发布时间:2018-07-11 点击:
一方有了外遇产生了离婚的念头,为了能够占有夫妻共同财产,早早开始布局,将夫妻财产转移,而另一方对此却毫不知情,一旦他们间的离婚诉讼开始了,另一方很有可能被“净身出户”。怎样才能预防在离婚时被“净身出户”呢?我们先了解下常见的几种离婚财产转移的方式。
根据财产的不同,离婚转移财产,有着不同的转移方式,最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四种:
1. 转移存款。这种转移比较简单,一般会设立新的账户,通过长期将存款转移到新办理的账户里,如果另一方未察觉,且不知道新的账户存在,很难查到对方账户中的财产。有些更彻底一些,直接拿出现金来操作。类似情况还有转移股市资金(基金)、隐匿炒股(基金)信息、抛售股票(基金)套取现金。
2. 用私下赠予财产转移,这种需要人配合,但对于转移的人来说风险也是很高的。
3. 转移房产。一般是私自隐匿拥有的房产信息、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,私自将房产过户到他人名下,套取现金。这种方法表面上看并不是很高明,因为在整个交易过程及所有交易信息都会在房地产交易中心,一查就知道,而且历时比较长,但它有个很好的长处就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套取大量现金,并寻找消耗的理由进行掩饰。
4. 转移公司股权或资产。为达到离婚而又不使股权被分割,找几位好友,与他们进行股权转让,但其实这就是个幌子,利用这个幌子,使他人成为股东,而自己变得什么也没有。实际上,只不过是由名副其实的股东变成了隐名股东,由台前转到了幕后。类似的情况有转移公司流动资金、制造虚假“借款”,甚至是欠外债的表象。
如何预防被“净身出户”?
1. 除平时应当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外,还必须注意收集证据
《民事诉讼法》第六十四条规定:“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,有责任提供证据。”
就离婚案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:
(1)对房屋等不动产或其它需要进行所有权登记的财产,以及虽不要进行所有权登记但金额、价值大的财产,应将自己的名字写入产权证书,或达成出资协议、书写好共有证明。
(2)注意掌握对方开户银行以及资金账号,收集对方的大额储蓄信息、取款的凭条或信用卡刷卡记录。既把握动向,又可以证明期间置业的出资事实。
(3)掌握家庭平时正常的生活开支及另一方资金的流向情况,以便进行必要的反驳或抗辩。
(4)注意收集和保管购买财产的发票,预感到一方可能转移隐匿财产时,可请他人来家列出财产清单并签字,或请公证机关公证、请律师见证。一旦发现家中财产被转移,也可立即报警,以便确定证据。
2. 及时申请法院调查取证
由于银行存取款、股票、证券、基金、股权等,都属于商业秘密或为当事人、代理人无法通过自身获得的材料,房屋产权证、汽车登记、股权变更登记等也为国家相关部门所保存,因此若离婚案件的当事人,认为对方有在此类方面转移、隐匿财产的行为,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取证。如就上述所称的股份转让,可以申请法院调查工商登记情况,对A公司的管理、参与、分红情况等,以从中发现蛛丝马迹。但当事人提出此类申请的同时,必须提供相关线索。如对银行存取款,必须提供开户行和账号,否则法院便无法调查,法院也不可能漫无目的、大海捞针式的对本地所有银行或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调查。
3. 可以诉请法院确认相关转让行为无效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〉若干问题的解释(一)》第十七条规定:“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‘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,有平等的处理权’的规定,应当理解为:
(1)夫或妻在处理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。因日常生活需要而处理夫妻共同财产的,任何一方均有权决定。
(2)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,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,取得一致意见。”
如果夫妻一方不是因为彼此的日常生活需要,未经另一方许可,擅自处理大额财产,不仅侵犯了对方的共有权,而且由于一方存在故意欺诈、恶意串通等导致行为违法,根据《民法通则》第五十八条、《合同法》第五十二条之规定,此类行为,从行为开始时起便没有法律约束力,对方有权请求法院确认该行为无效。如未经一方同意,与他人恶意串通转让股权,损害一方利益的行为。
4. 离婚后也可以起诉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
《婚姻法》第四十七条规定:“离婚时,一方隐藏、转移、变卖、毁损夫妻共同财产,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,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,对隐藏、转移、变卖、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,可以少分或不分。离婚后,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,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。人民法院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,依照《民事诉讼法》的规定予以制裁。”
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〉若干问题的解释(一)》第三十一条也规定:“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,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。”据此,离婚并不意味着一了百了,仍然可以留意对方是否隐匿转移财产,一旦发现,即可以自发现之次日起两年内提起诉讼,法院同样会依法给予保护。
深圳离婚律师、深圳财产分割律师:http://www.szjslawyer.com/